“十三五”期间,北京市聚焦学问产业高质量发展,积极推动全国学问中心学问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取得新成效。1月13日,在“回顾‘十三五’,展望‘十四五’系列资讯发布会——学问产业专场”上,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先容,本市学问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19年达到9.4%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提高1个百分点,始终居全国首位。
政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
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新华社发布的中国省市学问产业发展指数、学问消费指数及学问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中,北京“十三五”期间连年蝉联第一。数据显示,2019年,全市规模以上学问产业实现收入12849.7亿元、增加值3318.4亿元,是“十二五”期末的1.7倍。
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一系列政策的保驾护航。仅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,北京在三年时间就出台了51项政策,形成了“1+N+X”的政策体系。2020年,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,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出台了“北京学问28条”,帮助网络视听、文艺演出、广播电视等行业抵御疫情冲击。去年1-11月,北京的内容创作生产领域同比增长了38.1%,显示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。
在政策的有力支撑下,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学问企业达到4872家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加1413家。去年,完美世界、光线传媒、保利学问3家企业获评“全国学问企业30强”,歌华传媒、北京演艺集团等4家企业获评“全国学问企业30强提名”,北京入选企业总数居全国首位。其中,完美世界自2011年至今已是第9次登榜。截至去年三季度末,该企业的营收与净利润已双双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。
“学问+”为发展注入新动能
五年来,北京市大力实施“学问+”战略,积极培育学问新业态、新模式,为学问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“十三五”期末,北京上市学问企业占到全国三成。其中,中文在线2015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,成为中国“数字出版第一股”,“十三五”期间实现收入增长156%,服务用户增长200%。这样的发展离不开“学问+金融”战略的引领,“优政策、搭平台、建体系、强服务”的学问金融融合北京模式已经结出硕果。
北京还围绕“学问+科技”出台专项政策,建设国家学问科技融合示范基地,推动5G、大数据、AR、VR等新技术在学问领域的应用,不断打造学问新产品、新体验,科技正在为学问产业迭代装上“加速器”。例如,作为全球领先的短视频社交平台,快手APP日活用户已突破3亿,库存短视频内容超过260亿条,近五年来,快手积极打造线上数字学问产业,形成了涵盖歌曲、舞蹈、戏曲、民乐等八个品类的学问演出直播业态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北京还顺利完成了学问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,推出“漫步北京”“北京礼物”“畅游京郊”“最美乡村民宿”等系列文旅精品。不断更新的“网红打卡地”榜单,正在成为北京市民的文旅消费新指南。
城市学问新地标不断涌现
在空中庭院远眺CBD,到木木美术馆看一场展览,逛文创市集感受国潮风……有着600年历史的隆福寺从沉睡中苏醒,成为北京近两年来最具人气的学问园区。未来,著名的长虹影院将变身飞行影院,故宫将在这里打造数字学问体验馆,英国V&A博物馆、设计博物馆等国际知名博物馆也将把创意空间在此落地。
隆福寺的蝶变只是众多学问园区转型中的一个亮点。五年来,北京将学问软实力与城市空间布局有机结合,推动老旧厂房腾笼换鸟、转型升级,不断提升学问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专业化水平,先后制定实施了市级学问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、市级学问产业园区服务包,形成市级示范园区、示范园区(提名)、市级园区三类市级园区管理体系,搭建起市级园区综合服务平台,推动智慧园区建设。“十三五”期末,共认定市级学问产业园区98家。
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学问空间的系列政策,进一步激发了首都存量资源的活力,让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与现代学问产业融合重生,涌现出北京坊、798、郎园、首钢等城市学问新地标,各具特色的学问沙龙、文创市集、演艺活动、文艺展览、读书会遍布各个园区,学问产业园区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承载地、优质学问企业的集聚地、市民学问消费的打卡地。
市民学问获得感日益增强
“春天,来北京看全世界最好的影片。”这不仅是北京国际影片节打出的宣传语,也是每一位北京影迷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言。在全国票房排名前十的影院中,北京就占了7家,而京产影片《战狼2》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《流浪地球》不仅登顶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前三名,更为国产片赢得了好口碑。
这正是过去五年北京学问产业蓬勃发展的硕果之一。过去五年的学问产业高质量发展,使得学问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、品质提升,北京市民学问获得感、幸福感日益增强。北京人艺的《茶馆》永远一票难求、最美书店钟书阁火到需要限流、国家大剧院去年线上演出的点击量突破12亿次……越来越丰富的学问场所正在成为首都的靓丽名片。据统计,截至去年11月底,北京实体书店数量达到1938家,比2019年增加639家,北京每万人拥有0.9个书店,已超过纽约、巴黎、东京、多伦多、首尔、悉尼、莫斯科这七个国际城市平均万人0.85个书店的水平。
大家手机上的热门学问应用,从看资讯的新浪微博、今日头条,到看视频的快手、爱奇艺;从旅游达人的掌中宝去哪儿网、马蜂窝,到年轻父母的好帮手凯叔讲故事、作业帮等,都来自北京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北京地区版权登记数保持年均新增10万件的高速增长态势,图书《北上》、歌曲《不忘初心》、电视剧《大江大河》、评剧《母亲》等18部作品荣获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《上新了·故宫》《遇见天坛》《我在颐和园等你》等一批优质节目受到观众追捧。北京国际图书节、北京国际设计周、北京国际音乐节、北京文博会、北京惠民学问消费季、电竞北京等学问品牌活动不断升级,更把北京的学问影响力传递到国际舞台。(记者 李俐)